傳統混凝土路面在城市隨處可見,我們大多數人幾乎不會考慮影響對水質、環境、健康的影響。水土流失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越來越嚴重,全國可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而雨水最終落在不透水路面上,如停車場、車行道、人行道和小區街道,而不是滲透到地下。這形成了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失衡,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水土流失、暴雨、洪水、內澇、污染的河流湖泊及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等等。
透水混凝土由歐美、日本等國家針對原城市道路的路面的缺陷,開發使用的一種能讓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環境問題。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的危害;同時,是保護地下水、維護生態平衡、能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優良的鋪裝材料;其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良性發展及城市雨水管理與水污染防治等工作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透水混凝土系統擁有系列色彩配方,配合設計的創意,針對不同環境和個性要求的裝飾風格進行鋪設施工。這是傳統鋪裝和一般透水磚不能實現的特殊鋪裝材料。
透水混凝土在美國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研究和應用,不少國家都在大量推廣,如德國預期要在短期內將90%的道路改造成透水混凝土,改變過去破壞城市生態的地面鋪設,使透水混凝土路面取決得廣泛的社會效益。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改造,同時國家也加大了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那么問題就來了,在路面鋪裝上,我們是用傳統的瀝青柏油路面、石板材或水泥磚路面、磚路面還是應用新型生態環保的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
傳統路面大多采用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石板材或水泥磚鋪設,故被稱為硬質路面。它的優點是整齊耐用。最大的缺點是不透水,排水要靠地下排水管道,降雨時雨水多直接作為污水被處理,阻斷了雨水對地下水的補充,不利于地下水的生成。雨水、污水在路面易淤積,溶入城市,污染物后嚴重影響城市衛生。此外,硬質路面會吸收、儲存并反射太陽的熱量,會使地面平均溫度升高,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易引起環境和生態負效應。不利于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
而透水混凝土路面則具有,以下功能和優點: 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氣面積,加強地表與空氣的熱量和水分交換。調節城市氣候,降低地表溫度,有利于緩解城市熱島現象。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對濕度,補充城區目益枯竭的地下水資源,發揮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條件和調整生態平衡。能夠減輕降雨、雪季節道路排水系統的負擔,明顯降低暴雨對城市水體的污染。吸收車輛行駛時產生的噪音,創造安靜舒適的生活和交通環境。防止路面積水和夜間路面反光,冬天不會在路面形成黑冰,由霜霧形成的一層幾乎看不見的薄冰,極危險。提高了車輛、行人的通行舒適性與安全性。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粉塵,減少揚塵污染。可以根據環境及功能需要設計圖案、顏色,充分與周圍環境相結合。